2022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教育信息化相關話題積極建言獻策,范圍涵蓋加強國家級資源平臺建設、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利用信息技術助力“雙減”等多方面。一起來看看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都提了哪些觀點。
聚焦教育公平,推動國家級資源平臺建設
近年來,教育公平是教育領域最關注的話題之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不少代表委員認為,要彌合差距、促進高質量的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重要推手。
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鐘柏昌看來,與1.0時代相比,教育信息化2.0時代最大的變化在資源方面。
“由國家層面統籌建設教育資源庫,一方面解決了各地各自為政、浪費嚴重、參差不齊的問題;另一方面保證了資源的高質量。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實現信息技術和優質教育資源真正進入學校,讓學生、教師都能用起來?!辩姲夭f。他表示,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審慎設計信息化建設方案和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數字資源支持學習,如何減少數字設備使用帶來的身心安全風險和時間浪費,這才是拉近個體之間數字鴻溝的有效措施,也是走向教育過程公平的關鍵。
“目前,全國范圍內各類在線學習資源平臺種類、數量以及用戶數量都較新冠肺炎疫情前有較大增長,無論是公益性平臺還是商業性平臺,雖基于不同建設目標、用戶人群、學習需求等,在運營維護、資源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各有側重,但總體上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現象突出?!比珖f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
對此,朱永新建議,一是加強綜合平臺建設。聚焦教育強國目標,制定國家級在線學習資源平臺建設整體規劃,充分汲取“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建設、推廣和運營經驗,打造“教育強國”在線學習資源平臺。堅持系統性,嚴把質量關,充分遴選和鏈接省級平臺和優質市縣級平臺,以及部分具有提供公益性學習資源意愿和能力的商業性學習資源平臺。強化對平臺的規劃設計和運營維護,科學設置欄目分類、搭建整體框架、填充資源內容,并及時進行平臺完善、系統升級、資源更新。
二是加強資源開發應用。注重在線學習資源遴選及開發,堅持精品意識,做到優中選優,不斷提高平臺資源質量。
三是加強宣傳監管力度。引導全社會關注優質資源平臺、充分利用在線資源,完善學習者激勵政策,引導形成終身學習習慣。同時,還要加強對“僵尸平臺”“違法平臺”的打擊力度,引導全社會增強對正規公益性在線學習資源平臺的信心,凝心聚力共建教育強國在線資源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描述了他心中的全國性資源平臺“云端互聯學?!?。他認為,隨著5G等互聯網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云端建設“互聯學?!背蔀榭赡?,讓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與教育資源欠發達地區通過云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更加趨向公平化。他建議廣泛推動“云端互聯學?!眲摻?,讓“城市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背蔀榭赡?。
他認為,“云端互聯學?!睂⒁孕乱淮畔⒓夹g為支撐,打破傳統學校的有形邊界和物理空間限制;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網?!?,而是實時互動構建教學全場景,打造學生學習、教師發展、教學資源共享的跨地區學校共同體,探索面向智能時代的公平化教學方式和師資培養方式,以有效解決貧困落后地區和廣大農村學校教育難的問題。
此外,“云端互聯學?!表椖啃枰玫浇逃?、工信部等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方可落地執行,因此,建議教育部門牽頭的政府各相關部門對“云端互聯學?!边M行頂層設計及五年、十年的長期規劃,引入協同線上線下混合部署的互聯網管理平臺,并以試點學校為基礎,研究推出全國性的行動方案,助力全國各地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云端互聯學?!?,為未來教育的探索前行和革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助力“雙減”,探索多元化課后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將目光聚焦在”雙減“下的課后服務。在他看來,自“雙減”實施以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有了較大改觀。但他也指出,課后服務資源、形式、質量還有待提高。為此,胡衛建議,加大專項投入,加快各類優質且可及的學習資源平臺建設,創新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
“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校內服務,打造更加豐富的資源平臺?!焙l表示,各地要從優化社會供給側入手,做好各方面資源的統籌安排和余缺調劑,以彌補校內資源的短板和不足,如協調社區、博物館等方面的教育資源,也可分級分類打造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幫助不同層次、類型、特點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降低對校外學科補習的依賴。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章義和建議,加強課后服務資源的引進整合,建立具備廣泛適用性與培養專業性的校外資源服務體系??山M織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建設工作,同時制定資質標準,以防范風險。同時,教育部門要積極統籌優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資源,針對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高質量在線學習資源,并建立在線學習管理制度。
此外,還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校內課后服務資源建設,尤其要充分利用少年宮、博物館、少兒活動中心、文化體育場館等優質資源。同時,建立以高校學生、社區志愿者為代表的課后服務義工團隊,經過專門培訓后將其納入學校課后服務者團隊,以緩解教師壓力,保障課后服務的高質量和持續性。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認為,“雙減”政策的初衷是幫助師生減負,同時進一步推動教育事業回歸主陣地。目前,智能技術已經深刻影響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特別是“雙減”政策下,課堂提質是學校教育發展大趨勢。那怎么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他認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在構建智慧課堂中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可能。利用感知技術采集教學數據,利用認知技術理解數據,實現從課前、課中、課后的全場景閉環,最終通過知識圖譜和學習路徑規劃技術,為每個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路徑。此外,智能技術支持下實現的智能化管理,為“雙減”特別是課后服務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礎。
加強統籌,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以上海大學為例,通過歸類后的45個信息化系統,包含700多個業務流程,每天日常產生的數據量大概為100T,相當于每天在學校新建一座圖書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在調研中發現,以往由于缺乏系統治理,多個統計部門、多種統計口徑、多個業務平臺、多種數據接口等帶來一系列問題。
“對此,上海大學以'數據打通,一網通辦'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抓手,通過構建統一數據平臺,打通數據孤島,顯著提升了師生獲得感?!蓖粜》f。
汪小帆建議,要轉變理念、加強統籌,更好地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
一是進一步把全面提升信息化素養落到實處。建議教育部門出臺更為有效的培訓方案,對高校領導進行系統培訓和考核,并指導制定高校教職員工信息化素養提升計劃。特別要加強對于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與學習,統一思想認識,及時總結和發布典型案例。
二是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統籌和指導力度。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建議組織編寫較為詳細的“高校信息化建設指導性建議方案”,并鼓勵和支持各高校在該方案基礎上結合學校特點加以實施。
三是進一步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和資源保障?!熬幹粕?、收入低、評職稱難、資源難以保障等,導致不少高校信息化隊伍人數少,且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睂τ谶M一步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和資源保障,汪小帆認為,考慮信息化人才特點,出臺并落實加強高校信息化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探索在高校試點設立專職CIO(首席信息官)并明確職責,進一步保障信息化建設推進力度。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既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現實需求,更是深入推動高等教育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和革命性重塑,培養引領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大勢所趨?!?汪小帆表示。
本文由教育信息化資訊(ID:gxxxhzx)整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上海證券報、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