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訊 日前,教育部發文,面向全國遴選一批積極性高、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和高校,開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要求各省份推薦名額不超過3個,推薦材料于2021年5月20日前報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同時發送電子版。
總體要求,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通過整體規劃、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深入推廣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試點經驗,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聚焦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問題,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與評價改革、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創新、鄉村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服務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地區試點的建設重點包括:
1.開發教師智能助手應用。
2.創新未來教師培養模式。
3.優化教師智能研修。
4.提升教師智能教育素養。
5.建設與應用教師大數據。
6.智能引領鄉村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發展。
高校試點的建設重點包括:
1.創建智能教育環境。
2.建設教師智能教育體系。
3.加強教師大數據建設與管理。
4.服務地方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據悉,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8〕7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展首批試點,開發新時代互聯網+教師教育課程,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學創新新路徑,為在全國層面推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探索模式,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其中,寧夏結合“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領域發力,在石嘴山市、銀川西夏區等市縣設立4個實驗區,在20所學校設立實驗校,引入清華大學、北師大等知名高校和企業資源,推開了六項行動,教師智能助手應用行動、未來教師培養創新行動、教師智能研修行動、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行動、智能幫扶貧困地區教師行動、教師大數據建設與應用行動。
北京外國語大學引入高水平人工智能企業資源,重點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領域進行探索,推開了四項行動,智能教室建設行動、高校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行動、高校教師發展智能實驗室建設行動、高校教師大數據建設與應用行動。
本次推薦遴選通知全文如下: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
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
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
教師廳函〔202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深度融合,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高質量教師隊伍支撐,經研究,決定面向全國遴選一批地區(地市或區縣,下同)和高校,開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遴選積極性高、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和高校,開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通過整體規劃、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深入推廣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試點經驗,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聚焦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問題,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與評價改革、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創新、鄉村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服務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二、工作原則
?。ㄒ唬┐_保方向。以全面育人為目標,面向新時代和信息社會人才培養需求,以智能技術推動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構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賦能教師隊伍管理、促進五育并舉的教育新生態。
?。ǘ﹨f同建設。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引入高校、科研機構作為智力支撐,鼓勵企業加大支持投入,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整合優質資源,推動試點工作持續發展。
?。ㄈ﹦撔聶C制。堅持機制和應用驅動,聚焦教師隊伍建設關鍵問題,加強配套政策建設,及時總結,提煉模式,切實形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條件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機制。
?。ㄋ模┩怀鎏厣?。在教師發展優化、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以解決本地區或本校教師發展關鍵問題為核心,鼓勵差異試點、突出特色。
三、建設重點
?。ㄒ唬┑貐^試點
1.開發教師智能助手應用。遴選具備條件的學校,建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實驗校,推動教師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學習資源等優質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提高教師工作效能,探索開展智能教育。
2.創新未來教師培養模式。遴選若干高校建立教師教育創新基地,與人工智能骨干企業或高水平師范大學聯合建立實驗室,創新教師培養環境,開設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課程,探索培養適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挑戰的教師。
3.優化教師智能研修。組建區域智能研修共同體,升級教師網絡研修平臺,構建線上線下、選學推送相結合的教師智能研修模式,探索建立教師發展測評系統,優化培訓成效評價。
4.提升教師智能教育素養。遴選一批信息化管理能力較強的優秀校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骨干教師,分類開展智能教育領導力研修和教學能力研修,建立配套激勵機制,為智能教育培養一批“領頭雁”。
5.建設與應用教師大數據。將所在地區教師管理信息系統與教師網絡研修平臺等系統對接,建立職前職后貫通的教師培養大數據庫,形成教師數字畫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教師培養培訓、教學行為、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大數據分析,推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改革,開拓教師精準評價與引入的新路徑,支持教師工作決策,優化教師管理。
6.智能引領鄉村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發展。通過“雙師課堂”改革,引進教育發達地區或本地區高水平師資與課程資源,與鄉村學校及薄弱學校教師協同發展,實現教師“智能手拉手”。探索建立“雙師課堂”背景下中西部地區教師編制配備指標體系,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推進“雙師課堂”教師工作考核與工資待遇分配等配套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
?。ǘ└咝T圏c
1.創建智能教育環境。建設智能教室,有效整合新技術手段,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教育環境,實現教育教學的智能測評和診斷,支持教學示范、模擬教學和虛擬教研等功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師教育教學創新提供有力支持。鼓勵師范院校與人工智能骨干企業聯合創建“人工智能+教師教育”智能實驗室,探索未來教師培養模式,打造教學技能實訓智能平臺,構建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師培養環境。
2.建設教師智能教育體系。加強教師智能教育素養,對教師進行智能教育素養培訓,幫助教師把握人工智能技術進展,推動教師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教育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科優勢探索建立與師范院?;驇煼秾I聯動的新型教師培養機制,促進教師教育發展。師范院??商剿鏖_設人工智能應用基礎課程和智能教育課程,提升師范生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學科教學的能力。
3.加強教師大數據建設與管理。建立教師智能化測評體系,采集教師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教師大數據挖掘,建立教師數字畫像,支持學校決策、改進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服務。探索建立智能時代教師能力標準,構建基于數據、面向過程、精準高效的教師評價新模式,創新教師評價工具、優化評價管理、提升評價質量和拓展評價結果。師范院??膳c試點地區合作探索教師職前職后培養培訓一體化管理,建立師范生大數據評價管理機制,匯聚師范生專業學習、思想品德等數據,形成師范生畫像,為教師隊伍準入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4.服務地方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對接區域教育教學需求,創新區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方式和個性化教育公共服務新形態,探索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真正帶動課堂教學模式變革。與地區師資培訓機構等建立智能化研修平臺,創新“人工智能+教師研修”模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師提供定制化、精準化的高質量研修服務。以“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應用為重點,提升所在區域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和教師信息素養。
四、組織實施
?。ㄒ唬┥暾垪l件
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由各省份進行推薦,可選擇地市或區縣、高校(含教育部直屬高校),推薦名額不超過3個。申報單位應在“互聯網+教育”、大數據建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有一定基礎,具有創新意識、開放氛圍、改革精神。
?。ǘ┩扑]流程
1.試點單位填寫申報書,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推薦,將符合要求的試點單位推薦報送教育部。
2.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單位進行綜合遴選,優選符合條件的地區和高校予以立項。
?。ㄈ┕ぷ饕?/p>
1.做好組織引導。教育部負責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的統籌指導,協調高校、科研機構、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參與并支持試點工作。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試點工作組織實施,成立專門機構,做好組織領導工作。試點地區要遴選基礎好的區域或中小學校建立實驗區或實驗校,試點高校要遴選基礎好的院系建立實驗基地,確保試點工作部署快、推進實、成效好。試點地區和高校要注重引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企業或專業機構,參與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平臺資源建設等工作。
2.強化經費保障。教育部將通過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國家級教師隊伍建設項目資源,為試點工作提供必要支持。試點地區和高校要利用“國培計劃”、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項目資源,安排專門經費用于試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3.加強專家指導。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專家組為試點單位提供咨詢指導。試點地區和高校要組建專家組,做好方案研制、試點實施的跟蹤指導。
4.做好落實指導。教育部將采取專項調研指導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試點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和試點驗收。試點地區和高校要做好試點工作規劃和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ㄋ模┻M度安排
2021年5月20日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符合要求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推薦材料(申報書模版見附件)報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同時發送電子版。
聯系人:高順利、賈炎龍;電話:010-66096873、66020522(傳真);電子郵箱:jsszhc@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100816)。
教育部辦公廳
2021年4月15日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